|
黑水民间舞蹈简介
黑水县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喜爱歌舞,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迎宾送客,收种放牧以及宗教活动都要唱歌跳舞.全县各区、乡其民歌演唱风格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乡土味特别浓厚。 宗教舞蹈:黑水县藏传佛教有宁玛、噶举、格鲁等派别。另外还有藏族原始宗教本波教。各有自己的庙会日期,一般每次庙会为七天,前四天念经,后三天跳舞庆祝。藏传佛教的羌姆与本波教略有区别。但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本波教羌姆以祈祷神灵保佑、为民消灾、预祝吉祥、万事平安为主要内容,是本被教寺院的祭祀性舞蹈。本该教羌姆舞蹈由俄羌、各茸、朗基、府卓朗、哈舞组成,各段表演者分别身穿舜衣、僧服.披红色布条、袈裟、狮皮大衣,戴大圆金帽、玉凤冠帽、各种面具等。“舞时不歌,无音乐伴奏,有鼓锤击”。“狐皮帽子头上戴,半截皮鼓手中拿,木制鹿头带双角,纸糊牦牛面捏羊”,表现古代藏族人民由狩猎、放牧而后转为半农半牧生活。 出征舞蹈;铠甲舞(藏语际为卡斯达温)。主要流行于黑水县的小黑水区一带.是古代战争时期,出征勇士在出征前所跳的民间祭祀舞,勇士们头戴插有牛尾的圆形帽,身穿牛皮制成的“甲衣”,手持长刀、戈矛、火药枪等兵器,在寨内边歌边舞,出寨后在空地上围圈而舞。全寨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加入跳舞的行列,气势雄壮,规模宏大,从古至今深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转山会舞:芦花、西尔、维古地区每年一次,知木林地区每年两次,各地时间和格局不一样。在转山会达到高潮时,举村同庆,人人起舞。老年人跳碎步舞,青年人跳锅庄。现在村业余宣传队适时加进现代节目表演,热闹非常,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月亮升空,人们不愿离去,有的村甚至通宵达旦。 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藏族锅庄的特点:由慢步开始,逐渐加快,表现出热情奔放,欢快有力。步伐特点以点踏擦地、跺脚动作为主。上身动作以胸前绕手、体后仰,双臂屈时上举摆动为主。锅庄流行于全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为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间歌曲舞蹈素材,发展歌曲舞蹈艺术,县文化馆组织力量,用3年时间跑遍所有乡,数十个自然村进行调查。搜集了不同风格的舞蹈,种类23种,编印了《黑水县民间舞蹈集成卷》。省艺术中心采用黑水县录像带中的3个民间舞蹈:即羌族锅庄、藏族锅庄、铠甲舞各1个。州舞蹈集成卷采用黑水所编的卡斯达温(铠甲舞)、沙而普占两个民间舞。四川省艺术集成志采用其中42首。县文化馆同时编印《黑水县民歌集成卷》。 (文字来源:黑水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