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民歌简介

黑水县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喜爱歌舞,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迎宾送客,收种放牧以及宗教活动都要唱歌跳舞.全县各区、乡其民歌演唱风格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乡土味特别浓厚。

知木林地区的二声部民歌:知本林地区二声部民歌,从古老的年代流传至今,是古老的艺术珍品。二人演唱时,他们要求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即高音和低音。他们说:“要挖底脚”,就是要求低声要唱得宏亮、浑厚才符合要求。阿尔麦人还认为,演唱时要求“两头平、中间鼓”.这是指乐曲的开头和结尾。  “平”指同一旋律.  “中间”指乐句,“鼓”则是指两声部分开,并成反方向行进,这是阿尔麦人唱歌的行腔原则。演唱形式依名称各分为纳玛,专指男声二声部民歌。热玛,专指女声二声部民歌。“忽拐拐(日阿)玛尔直撤”,指男声多声部民歌。“直拐拐(日阿)玛尔直撒”.指女声多声部民歌。“若尔波”,则专指男女声对唱情歌的多声部民歌,阿尔麦人二声部民歌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抒情山歌、劳动山歌、情歌、出征歌以及伴舞歌等。2003年春节的大年二十九日,四川电视台(卫星)的春节晚会节目上,来自黑水的四为民间艺术家将这种艺术展现给了世界人民。

芦花地区的单声部民歌;单声部民歌,流传在县城芦花、西尔、维古等地区,这些民歌具有高亢、粗犷、奔放和优雅抒情持点。按其内容大体分为宫廷、宗教和祭祀性歌曲。宫廷歌曲都是歌颂土司头人的。宗教歌曲,一般都是歌颂活佛、喇嘛的.是祭祀性歌。而山神、树神、天神的祭祀性歌,旋律深沉、节奏较慢。

劳动歌曲:这类歌曲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样、节奏明快,常是随口而唱随声而和,而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锅庄歌曲:是跳锅庄舞蹈时的伴奏唱曲,节奏快慢因舞蹈节奏而变换,声调起伏相承。一般用以歌颂劳动生活、家乡风光、赞美自然、赞美爱情。以歌伴舞、以酒助兴,男女轮唱,同步起舞.通宵达旦,直到尽兴为止。

风俗歌曲:风俗歌曲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喜庆歌和丧葬歌。喜庆歌常是祝愿式的,曲调热情明快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丧葬歌表示哀悼怀念之情,曲调情绪哀伤、音调低沉、行腔悠长缓慢,如泣如诉,情感压抑,丧葬类歌曲是本地藏族人民自古流传下来的古老歌曲。

为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间歌曲舞蹈素材,发展歌曲舞蹈艺术,县文化馆组织力量,用3年时间跑遍所有乡,数十个自然村进行调查。搜集了不同风格的舞蹈,种类23种,编印了《黑水县民间舞蹈集成卷》。省艺术中心采用黑水县录像带中的3个民间舞蹈:即羌族锅庄、藏族锅庄、铠甲舞各1个。州舞蹈集成卷采用黑水所编的卡斯达温(铠甲舞)、沙而普占两个民间舞。四川省艺术集成志采用其中42首。县文化馆同时编印《黑水县民歌集成卷》。                                                                                                                  

(文字来源:黑水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