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水 印 象
——“两基攻坚”调研之猛河行
(2004.05.25)
作者:罗大宪(
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

    黑水县位于阿坝藏羌族自治州腹地,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人口5.7万,其中藏族占92%。境内群山逶迤,山陡谷深,95%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半山上。该县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547万元,财政支出1.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08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是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有中小学119所,学生7104人。根据我省“两基攻坚”规划,黑水县将在200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四月下旬,中国教育电视台为探索西部十二省“两基攻坚”新闻报道工作,派记者来川,我随他们在黑水现进行了调研,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没有树,没有鸟,黑水的悲哀

    城是一片孤城,山是万仞石壁。这就是黑水县城芦花镇。当年红军长征,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北上抗日的思想。在芦花会议旧址,我独自徘徊,遥想当年红旗猎猎的艰难岁月。当年的英雄渐行渐远,融入了历史,而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怀念。

    高原的阳光晒得人皮肤发烫。天如海,云如帆。阳光下,我与黑水的同志谈起了卡龙沟。那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也是黑水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听说那里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遮天蔽日,激流清湍,彩池连绵,冬天白雪如缎,秋天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珍禽益兽,悠游其间,可与九寨争美,与黄龙比肩。黑水人告诉,这样的风景以前黑水到处都是,全县有森林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那是一片多么激动人心的绿色啊!现在都砍光了,没被砍伐的卡龙沟就成了城里人最喜欢的风景区。当年黑水森工局是阿坝州最大的伐木队伍,伐木工人最多在一万人以上。从1953年集中砍伐到1995年前后禁伐为止,近50年来,黑水砍伐木材7800万立方米。夕阳西下,我在公路上眺望黑水森工局的职工俱乐部。那里早已是断壁残垣,曲终人散。

    因为穷,黑水人坎树。树砍光了,黑水更穷。我不知道,我们该怎样向子孙讲述黑水的故事。但是我知道,没有树,也就没有鸟,蓝天上只有几朵白云。古话说“十年树木”,以前我信,现在我不信。黑水,你信不信?

                              建学校,助学生,黑水的行动
  
    走近黑水雁江寄宿制学校,心情为之一振。新建的教学楼,每一间教室都是窗明几净,每一个学生都是聚精会神,每一位老师都在教书育人。看到他们,我看到了“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的成绩,看到了黑水的希望。

    三年来,黑水县投入资金1421万元,完成了12所乡中心校以上学校的校舍改扩建工程,建筑面21455平方米。寄宿制学生也由2000年的782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205人,几近全县中小学生的一半。同时,内地资中县对口支援的几十名青年教师也为黑水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黑水的教育与内地近了一大步。

    在黑水谈教育,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县委书记温玉祥。这个高大壮实的藏族汉子天生好嗓子,特别爱唱歌。在浑厚优美的歌声中,我深切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友谊。对教育,他更是一往情深。在全县领导干部会上,他鲜明表态,“我干了半辈子教育,不把黑水教育抓上去,我这个县委书记就白干了。”说,是鞭策,干,是一个榜样。今年春季开学,他带着干部一口气跑了好几所学校,督促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如今,黑水县各级干部都知道,教育办不好,一票否决。于是有的乡出钱包车,有的乡长,书记亲自出马,有的乡给孩子戴上大红花,像送新兵那样,敲锣打鼓把孩子送到学校。至于从自己不多的工资挤出钱来帮助贫困学生,在黑水已十分普遍。县委书记温玉祥资助了2名学生,县委副书记邓真言佩资助了4名学生。在黑水县领导干部带动下,全县干部职工人平100元资助贫困学生约400人。有一个乡为了不让孩子辍学,乡干部人平垫支1000多元。县高完中的教师们为了开出计算机课程,筹资42万元配备了一个计算机教室,通过这些平凡小事,你可看到孩子和教育在黑水人心中的地位。

                     
                              免费用,包吃住,黑水的声音

    贫困依然困扰黑水。雁江寄宿制初中,办学三年来,学生欠费达34.7万元。县高完中,学生欠费近50万元。今年春季,该校508名学生,欠费的123人,其中有70多人一分钱未交。据县教育局,全县中小学生欠费已近100万元。这笔欠费绝大多数难以收回。去年冬天,县高完中总务主任焦克庆为了收回欠费,花400元包了一辆车,2天跑了8个乡镇,300多公里,只受到抵欠费的192斤粮食。有时,学校催交欠费急了,欠费学生就以拿钱为由,请假回家,从此辍学。据了解,今年春季以来,黑水县两所寄宿制中学已有几十名初中学生因欠费而辍学。

    学生欠费的根本原因是贫穷。我在红岩乡接触两名辍学藏族女生后,对此体会更深。一个孩子名叫郎客姜。她的家就是一所风雨飘摇的藏式石头房子。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灰尘满布的电灯。这还是村里统一要求她家里安上的。小女孩告诉我,这盏灯她们很少使用,因为交不起每月几块钱的电费。这四口之家除了地里勉强够吃的粮食,年收入现金不到2000元。现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小学。另一个女孩名叫格尔马措,是去年秋天辍学的。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地里帮母亲翻地。周围的地都盖上了塑料薄膜,她见却连买薄膜的十几元钱都没有。她说,要等她在红原打工的父亲寄回了钱,才能买回盖地的薄膜。看到两个女孩无助的眼光,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黑水的农牧民家庭多有2个或2个以上孩子,贫穷到如此地步,怎么交得起学费和生活费呢!以雁江寄宿制学校为例,本期这笔费用为615元。其中,书本费180元,杂费55元,住宿费20元,生活费360元(以5个月计)。这对于黑水的贫困农牧民,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压力。国家给的生活补助为每生每月40元(最高的是60元),大致占学生实际生活费用的40%。

    我算了一笔账,黑水县5.7万人口年出生率为千分之十六,每年有910多个孩子出生,进入小学的约800人,小学毕业约600人,由此产生文盲半文盲近300人。进入初中约450人,完成初中学业的170人左右,即初中辍学率为62%。当前黑水面临两难。一方面规划2006年要实现“普九”目标,必须在巩固“普初”基础上,努力提高初中入学率和毕业率。另一方面,学生招得越多,学校负债越重,难以为继。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依靠贫困家庭完成学业,贫困随时都可能把他们逼出校门。为此,我问过教育局。他们说,黑水2006年迎接“普九”验收通过努力是能做到的。但是验收以后能够巩固吗?他们表示很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黑水告诉我,如果把“普九”比作烧沸100摄氏度的水,那么,在像在黑水这么贫困的民族地区,靠群众自身经济能力只能烧到20—30摄氏度,现在国家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给了一些生活补助,也只能把水烧到60摄氏度左右。要在规划时间内,将这壶水烧到100摄氏度,实现“两基攻坚”战略目标,使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应对这些地区实行更加倾斜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具体说,一是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政策框架内,提前“两免一补”时间,与“两基攻坚”县的规划实施同步,并提高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建议提高到80%左右。二是调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两免一补”政策,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完全意义的义务教育,由国家承担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全部费用,像西藏那样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因为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脱贫难度并不亚于西藏。同时,近一步划清中央,省,市(州)各级政府的资金承担责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完全义务教育政策。我相信,集各级政府的公共财力,这是办得到的。


来源:四川《教育导报》2004年5月18日第一版
鸣谢:成都友人黄若、李琴收集提供信息。本站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为我们提供资料。您的一个小小信
      息源,也是在为国定重点贫困县黑水县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