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张国勤单骑走访长征路

上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共产党人创造的人间神话,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古今奇观。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瑰宝——作者题记

郑有义   2001年6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文化馆干部、共产党员张国勤,从2000年5月起,单人驾驶摩托,历时376天,行程21000余公里,沿长征路走访考察,于近日返回宁夏,受到人们赞扬。
    
    张国勤出生在六盘山下,从小背诵着毛泽东的《清年乐·六盘山》长大,红军长征精神在他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1980年被分配到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文化馆工作,经常参与老红军、老将军们走长征路,途经六盘山的接待工作。198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六盘山主峰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但游客们在饱览了气势磅礴的六盘山,亲身体会了“六盘山上高峰”和“天高云淡”的感觉后,总是遗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料太少。张国勤深感内疚,反复思考,他向县政府递交了单骑“走访长征路”,完成一套完整的长征史料,作为教育后人、继承红军精神的报告。
    
    2000年5月13日,张国勤在银川光明广场参加了由自治区党委、政府、文化部门领导和银川市摩托车运动协会60多辆摩托车及1000多群众参加的出发仪式后,一人一骑开始了万里征程。
    
    一路上,张国勤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直罗镇的杜家砭,是当年直罗镇战役时,毛泽东、周恩来的军事指挥所所在地。当张国勤行驶到距杜家砭约有一公里时,摩托后胎暴破,突然天空黑云滚滚,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劈头盖脑砸了下来。山洪暴发,到处是水,张国勤只好在泥水中,冒雨摸黑修车,到达直罗镇时,已是晚上9点多。
    
    10月11日,张国勤翻越梦笔山,前边突然出现一个大水坑,车被摔倒,后轮挂在路边悬崖上,被摔在一边,当张国勤挣扎着爬起来时,感觉左膝盖疼痛。他坚持着找到当地唯一的一家小旅馆时,膝盖已经红肿得抬不起来了。
    
    在云南富源县,遇到雨天大雪,摩托车又坏了,只好连夜推车步行。翻越夹金山,由于穿越夹金山的公路是新开通的,多数路面是石块和流水,还有塌方的泥石流,张国勤不知栽倒了多少回,行李包和衣服全成了泥巴。在乌江北岸的金沙县,张国勤日夜兼程,三天走完180多公里的艰难的泥水路。在“鸡鸣三省”的赤水河一线,连当地群众都提心吊胆的山路,张国勤一一战胜。
    
    张国勤一路上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在从若尔盖出发到松潘途中,摩托车后架被震断,牧民拿来牛毛绳和木棍,帮张国勤将断裂的后架捆扎起来前进。一位30多岁的藏民,听说张国勤在走访长征路后,热情的邀他到家,为张国勤倒开水,烧牛奶,准备吃的。晚上,拿来家里最好的被子让张国勤休息。
    
    
2000年国庆前夕,张国勤到达黑水县后,黑水县政协的同志听说张国勤是走访长征路的,马上安排吃、住、为摩托车加油,并为翻越雪山作周密安排。2000年10月1日,张国勤在走访红军长征途翻越的雪山时,当地群众为他当向导,为他背背包,山顶缺氧明显,每行几十步,每行十几步就得躺下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往上爬。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山下的昌德村时,被眼前的情景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地的藏族群众早已在麦场摆起青稞酒,跳起舞,为张国勤接风祝福。张国勤到达贵州的贞丰县,政府办的同志马上联系寻找有关资料,县委宣传部的李正金部长并为张国勤的下一站接待做好安排。张国勤激动地对记者说,没有沿途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走访长征路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减少开支,张国勤每天只能找最便宜的小旅馆去住,往往一天只吃一顿饭。对于收集资料和拍摄,他却不惜代价,一些孤本资料,往往要花几十块钱整书复印。对重要地点,张国勤不惜胶卷和录像带,争取拿到更多的资料。一年多来,张国勤走过了宁夏、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福建等12个省(市)区的120多个县(市),走访了500多个红军长征遗址和纪念址,收集了200多册沿途各地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拍摄了120多盘录象带,照片360多卷。刚刚走完“长征路”的张国勤,正在紧张地筹办《走访长征路纪实摄影展览》,展出后,将把全部资料捐献给六盘山长征纪念馆。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