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若 木1 王鸿泰2 殷启云1 范兴旺1 何 曦1 唐恩柱1 段才军3 (1 四川省黑水县乡镇企业局冷水鱼试验场,黑水62350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434000;3 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2001届毕业生)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是川西高原特有的冷水性鱼类之一,它是继虹鳟、黑龙江鲟科鱼类、青海湖裸鲤等冷水鱼之后又一条具有开发潜力的冷水鱼。2001年5~7月,我们在岷江、大渡河上游河段进行了齐口裂腹鱼产卵场调查及亲鱼捕捞,并进行了亲鱼暂养、催产和苗种培育方面的试验,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但还有一些技术需要提高。现将初步研究的情况公诸于众,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1 野外产卵场调查及亲鱼捕捞 四川西部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山高壁陡,河谷深100~700m,平均海拔2700m以上,大渡河、岷江从高原穿过,河流湍急,落差很大。齐口裂腹鱼就分布在这些河流的中上游。2001年5~7月我们对岷江的支流黑水河,大渡河的支流柯河、杜柯河进行了考察。首先对马尔康境内柯河上游日部乡至脚木足乡约80公里落差约700m的河段进行了漂流调查。漂流人员是陈书祥兄弟,四川洪雅县人,考察用小木船一只,长5 2m、宽1 1m,载二人,其中一人双浆掌握方向,另一人进行电捕作业(虽不合法,经批准,仅捕试验样品)。裂腹鱼多在夜间活动,故一切作业全在夜间进行,渔民全凭激起的白色浪花判断水流的方向和江心巨石的大小,以决定小船是沿岸边行驶还是在江心绕行,此工作十分危险。日部乡是阿坝州马尔康县最上游的一个乡,连片的雪山环绕着日部,5月21日河水温度4℃,船的漂流速度粗略估计8km h,河宽10~90m不等,柯河扎尔都林场的水深超过4m。 在日部乡河段漂流考察中没有捕到性腺成熟的裂腹鱼,其个体多在0 5kg以下,该处河段水温在4℃左右,水流湍急,没有发现裂腹鱼的产卵群体;在脚木足乡河段,水流较平缓,漂流速度约6 0km h,此处捕到已产雌鱼二尾,未产雌鱼7尾,体重在1 8kg左右,经充氧行程200km运回黑水县冷水渔场,暂养驯化准备催产。另外,6月上旬从阿坝州壤塘县杜柯河及阿坝县的柯河捕捉到的裂腹鱼均未产卵,其个体略小,多在1 5kg左右,捕捞方法多用三层刺网。当地水温3℃,可能雌鱼迟产的制约因素是温度。捕捞以刺网较好,虽多有外伤,但稍经治疗即可痊愈。若电捕受伤部位在下丘脑,至少当年不能产卵,即使腹部柔软膨大,卵母细胞发育良好,常规重复注射各种催产剂、剂量也由低到高,卵母细胞自行退化吸收,也不排卵。 2 亲鱼暂养 亲鱼来自马尔康县及壤塘里杜柯河及阿坝县柯河境内及2000年捕捞驯养于黑水冷水渔场的亲鱼。 野外捕回的亲鱼必须暂养,但暂养亲鱼催产率低。1971~1976年,在湖北漳河水库及山东栖霞庵里水库的亲鱼催产中已经证明,野外捕捞的亲鱼催产率低、难产率高、死亡率高。我们采取当场注射催产剂的方法,企图弥补催产率低的缺陷。我们在黑水、柯河等地捕到裂腹鱼后,当场注射激素(LRH5ug kg),然后充氧运回黑水冷水鱼类试验场,在催产前仍采取打催熟针的方法,进行二次注射,对裂腹鱼进行催产。 裂腹鱼不像草鱼、鲢等一般在长江、珠江等大河中产卵,而在湖泊中生长发育,怀卵量大。四川西部的河流水流湍急、落差大。几乎没有任何湖泊可栖息,这些鱼无论产卵还是索饵终生都在河流中,它们的产卵都要上溯到栖息地以上江段,克服10m s以上的流速,有时需跳跃前进,雌雄鱼一般都瘦削,雄鱼一般0 5~1 5kg,雌鱼大部分个体在1 3~2 5kg之间,据对运输中死亡个体的测量,成熟雌鱼卵巢系数为2 1~3 0%,每克卵300粒左右。雄鱼精巢系数为1 0~2 5%左右。 裂腹鱼的生殖、生活习性是完全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在湍急的河流中生活,它必须具备瘦削的体型才能上溯产卵,如果怀卵量太大,上溯困难,繁衍后代便不可能。 3 亲鱼催产人工催产详见下表:
野外调查证明,裂腹鱼在大河中的产卵时间并不一致,岷江下游在3月产卵,中游4、5月产卵,上游在6月甚至7月初产卵,说明与温度有关或与个体成熟差异有关。因此,跟踪产卵群体必须随温度和季节的不同而逐渐上溯。 暂养亲鱼能否催产主要取决于其性腺是否发育成熟至IV期末,野外裂腹鱼有极强的自然抑制能力,若没有适宜的生态条件,即使性腺成熟,也可以较长时间不退化,从而为更有保障地繁衍后代创造条件。我们从腹部取出了少数卵粒,在透卵液中观察到85%的卵已偏位,才能进行催产,试验中催产剂量LRH1 5~300μg kg+DOM3 0~20 0mg kg(或HCG500~2000IU kg),实践证明高剂量、低剂量对催产都不太好,只有中等剂量LRH30μg kg+DOM5mg kg(或HCG1000IU kg),才是有效的催产剂量。如在48小时还未产卵必须补注催产剂,补注量可略高或略低于第二针剂量。 拉网检查次数过多可能会干扰亲鱼的排卵机制,有两尾雌裂腹两来自壤塘杜柯河,暂养超过40天,注射催情剂后检查已挤出部分游离卵粒,为使其能顺利排卵又补了催产剂,为不使过熟,我们在次日连续拉网4次,第三日拉网三次,两尾雌裂腹鱼均未产卵,20天后我们再拉网检查两尾雌鱼均未产卵。 另有一尾雌裂腹鱼体重1. 4kg,取卵观察,认为完全可以在注射催情剂后次日排卵。但是,一个月后,卵粒全部退化成糊状,这与可能亲鱼捕后下丘脑或垂体受伤有关。 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对各种鱼类催产繁感性差异较大,作者曾提出LRH对鱼类的促黄体素的功能比哺乳动物弱的假设,以此理论创造了催产青鱼13尾产空的全国记录(王鸿泰,1978、1980)。 通过催产齐口裂腹鱼的实践,无论从暂养时间,还是从性腺成熟度来看该产卵的亲鱼却没有产,即使卵发育较好,也没有确切的效应时间。我们猜测这可能与水温低(10~14℃)有关,也许释放激素与裂腹鱼垂体有关受体结合有障碍,或许还应在催情剂中加入其他更有效的辅助催产剂,这些问题需要在将来探讨和解决。 4 讨论与分析 4.1 孵化率低的原因 (1)孵化用水泥沙含量高,本场孵化用水来自黑水河的支流龙坝河,场上进水口离孵化房不足100m的距离,落差超过5 0m,暴雨时几十公斤的石头可以冲入进水沟,在缺乏过滤设备的情况下,水的混浊度大,泥沙易堵塞孵化箱的筛底,造成缺氧窒息。在未遇雨后混水,从受精卵至第八天脱膜前,仍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2)水温低孵化时间长 鲢、草鱼等池养鱼类的受精卵在22~26℃时,24小时可脱膜,第五天可以下塘,而齐口裂腹鱼受精卵在水温10~13℃情况下,脱膜需13天,平游需21天,下池需25天,而必须先暂养在室内小池,在池外大池培养则需月余,故在30天的孵育过中,泥沙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造成胚胎死亡率高。 (3)平游能力弱 齐口裂腹鱼幼鱼平游能力弱,至35天,也就是下池后6天还只有少数幼鱼在池壁及水中央游动,幼鱼的大部分时间卧于水底不动,即使能平游者也不像草鲢鱼那样下塘后次日体色变黑,可沿池边迅速游动。 (4)微流水是孵化和幼鱼培育所必须的 齐口裂腹鱼的幼鱼自胚胎孵化至幼鱼下塘自始至终需要微流水,即使流速2~5cm s也可。如果只在进水口、出水口有流水,而培育池观察不到流速,则鱼苗下塘后的成活率不会很高。 (5)及时清除残饵 对裂腹鱼的幼鱼孵化最好不采用小型孵化箱,小型箱中没有流速,易造成泥沙沉积箱底,残饵清除困难。特别是在平游初,不论投喂蛋黄,微囊鱼饵,还是投喂浮游生物,这些饵料中的绝大部分都不能被鱼苗摄食,剩余饵料会堆积成丝团状,而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仍平卧器皿底部,缺乏摆脱污物的能力,故必须每日二次及时吸污,即使如此,大部分鱼苗仍因污物致死,故只有在较大的容器中孵化育苗,且要有完善的过滤设备。 (6)亲鱼要单养 对于任何亲鱼必须单养,裂腹鱼也不例外。我们今年催产的亲鱼是2001年捕回的,亲鱼经30天以上的暂养都产了卵,但池养亲鱼却没有一尾能够产卵。亲鱼与重0 5kg左右的裂腹鱼混合养殖,池塘面积仅30m2,密度过大,致使驯养一年雌裂腹鱼未能性腺成熟。相对而言雄性裂腹鱼亲鱼,却能达到性成熟,但精液甚少。 4 2 养殖前途分析 一般而言,各种鱼类的生长温度,要比其繁殖温度高出10~15℃,如草鱼、鲢鱼的繁殖温度为18~22℃,但养殖温度在30℃左右,鲟科鱼类繁殖温度在10℃左右,生长温度可超过20℃,齐口裂腹鱼繁殖温度在9~11℃,估计养殖温度可超过20℃,在野外大河中生长一年的齐口裂腹鱼为4 0g左右,按这个生长速度要想在2年内获得商品鱼是不可能的。因此,为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养殖场的催产温度和成鱼养殖温度最好能在20℃左右,这样可大大缩短孵化时间,提高孵化率,更重要的是可使成鱼养成时间缩短,加快商品化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文字来源:淡水渔业 200l年第31卷第6期) |
|